發(fā)新貼回復
返回列表1

查看:152     * 貼子主題:歷史上的輝煌:先秦西漢時期的即墨,曾經(jīng)是富甲一方的副國級單位

帥哥:zwf_lsx



積分:974
注冊:2006-06-30
溝通:
Post By:2025/8/10 11:42:49
即墨古城,這名字最晚在公元前567年就已經(jīng)在史籍上亮了相。兩千五百多年的風風雨雨,這座城似乎總在起起落落中打著轉(zhuǎn)?赡阋f即墨一成不變,誰信呢?反正,這城啊,命里注定就是跟水、跟人、跟權(quán)力較著勁。
[size=5][color=#222222] [img]/tp/2025/0810/1141149913.jpg[/img][/color][/size] 其實,要追溯即墨的“頭一遭”,得把指針撥回到公元前六世紀初。那時,齊國鬧騰得厲害,內(nèi)斗一場接一場。公元前589年嗒,朝堂上來了位狠角色——田乞。他一手廢了老國君,順手立了新主,腦筋還靈光:想要拉攏異姓大臣,于是把“朱毛”這小子賞了個大夫,給他弄了塊封地。說是賞,其實既是信任也是試探,朱毛心里哪有不明白的。
朱毛大夫也算瀟灑。他搬了家,看著腳下河水打著渦流過,難免多愁善感。臨淄是齊都,人家城以水為名,朱毛也跟著學樣,把新地名定成了“即墨”!凹础笔墙澳笔呛;名字不復雜,但聽著就有點講究,也有點溫情。搬來沒幾天,他可能就沿著河邊轉(zhuǎn)悠,感嘆河水的顏色,也琢磨著自家未來的命運。說句閑話,據(jù)說那條墨水河如今早沒了影,以前那朱毛大夫一拍腦袋給定下的名兒,卻硬生生流了兩千多年。
[size=5][color=#222222] [img]/tp/2025/0810/1141298923.jpg[/img][/color][/size] 接下來齊國擴疆,公元前567年干脆滅了隔壁萊國,把即墨升了級,成了統(tǒng)轄萊國、夷國的中心。朱毛也算踩對了風口浪尖,順勢當了第一任“即墨大夫”。大半夜天也不睡,可能半是得意半是后怕——這官帽分量著實不輕。
其實今天的平度,留著大朱毛村、大朱毛鎮(zhèn)的地名,大伙都還念著老朱毛。水沒了,城也沒剩幾磚,但人心里掂量著,總是舍不得放下。
[size=5][color=#222222] [img]/tp/2025/0810/1141460927.jpg[/img][/color][/size] 再后來,即墨變成齊國的五大都邑之一。這地方有點特別,不光兵馬糧草管夠,連造錢幣的活兒都批給了它,明擺著是副國級城池。能當上大夫的,不是王家老弟就是立功大臣,不然沒戲。多少人為了往上擠,多半輩子在即墨的官道上磨破鞋底——成,則榮華富貴;敗,灰頭土臉走人。
時光快進到漢代,即墨又趕上了新的風口。劉邦那陣要分天下,王、侯一個個地撒下去。漢惠帝兒子劉雄渠被封成膠東王,城池還就設在即墨。景帝時期,劉徹、劉寄輪番做王,賈復后來當了膠東侯,個個大人物都在即墨打過滾。不得不說,這小城的地氣還真不賴,誰來了都不愿意走。
[size=5][color=#222222] [img]/tp/2025/0810/1141598937.jpg[/img][/color][/size] 說句實在話,即墨的名字,民國以前基本沒斷過。我們自個兒常自豪:“你看,2000年沒換過名,比肩邯鄲!”但真較真,其實也有磕磕碰碰——
第一次“改姓”是在公元9年。這年王莽當了皇帝,喜歡推倒重來,硬把即墨叫成了“即善”。但老王這皇帝沒干幾年,就被攆下臺。區(qū)區(qū)十五年,城里人估計名兒還沒叫順溜呢,“即墨”又搬了回來。誰還記得那個“即善”,多半等于沒發(fā)生過。
[size=5][color=#222222] [img]/tp/2025/0810/1142139940.jpg[/img][/color][/size] 第二回是在公元556年。北齊時期,長廣縣一刀切,把即墨連隔壁老表不其縣全合并了。三十年的冷板凳,直到隋開皇十六年,才給翻了案。四十五年一眨眼,可擱老即墨人心里,多少有些疙瘩。
有意思的是,古時候的即墨轄區(qū)老大。西漢時,下面四個縣,名字一個比一個拗口——即墨、壯武、不其、皋虞。王、侯都盯著這片地,天子親戚、開國功臣、邊地豪強,攪和得不亦樂乎。家族、權(quán)力、地盤,表面平靜,底下水流很深。不少人一輩子只為攀上城頭,那種心情,你要真問他們可能也說不清。
[size=5][color=#222222] [img]/tp/2025/0810/1142296943.jpg[/img][/color][/size] 到了隋朝,即墨縣城搬了家,從朱毛封邑挪到了新址,這一折騰范圍又大了,三縣合一,總面積說小也不小。其實城名還是因為水。但你再到那兒,墨水河已經(jīng)是淮涉河的小支流,甚至不到一條小溪那么大。老天也許就是愛看人忙忙碌碌,有點諷刺,卻又帶點詩意。
說句閑話——“城以水名”,遷址后沒水咋辦?聰明人隨手一指,把河支流命名為墨水河,這才對得起“即墨”二字。一直到1985年,才正式以墨水河為名。久而久之,“古城以水命名,水又因城得名”,聽著像繞口令,也算人生大巧不工。
[size=5][color=#222222] [img]/tp/2025/0810/1142428947.jpg[/img][/color][/size] 即墨故城真正的人間煙火氣,是在遷移后才定型的。朱毛大夫的封邑在那兒待了千馀年,老城墻、石板路,也沒少歷風吹雨打。誰曾想,明代戚繼光守蓬萊,缺料修閣,直接“拆了即墨城,建了蓬萊閣”。城池橫跨2100年,落得幕后無蹤,可究竟是不是戚繼光主意,書上倒也沒寫個明白。
古城去了,名字還在。不怕你笑話,等墨水沒了,為了保住“即墨”,連河的名都改了。人就是這樣,有時候貪戀舊名勝過水流人事?上Щ瓷婧舆@名更詩意,“墨水”二字還是強壓了一頭,把金字招牌留給了城。
經(jīng)年累月,即墨古城也沒躲開戰(zhàn)火。民國、抗戰(zhàn),火燒彈雨,小樓院墻接連受罪,最后一場大水,1956年,城墻塌了,仿佛時代一頁合上?赡阏f它就此沉寂,以為一切都歸了塵埃,那倒未必。
2012年以后,不甘寂寞的人又動了念頭。三年重建,舊磚新瓦,煙火氣慢慢又起。走進新城,有人懷念古人傳說,有人熙熙攘攘在街頭吆喝買賣。也許,朱毛大夫的影子還在老街深巷里徘徊,只是人事如潮,誰能記住最初那點波瀾?
即墨的故事,還沒完結(jié)。歷史說它是副國級,老百姓卻記著河邊的星星、朱毛的傳說。你問我,這城活得久不久、名字改沒改,哪有那么重要?倒是那些年舊水繞城,人不肯散場,才最叫人念叨。
或許將來百年以后,誰還會來這里站一會,問一聲:這即墨,到底是水養(yǎng)的,還是名氣養(yǎng)的?
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
帥哥:商城小民



積分:16982
注冊:2014-04-29
溝通:
Post By:2025/8/10 22:41:18
這么厲害啊……
<<上一主題|下一主題>>
返回列表1
Powered by ShuzirenCms © 2003-2025 Shuziren.Com ,All rights reserved.
Processed in 0.00443 second(s)